• 当前位置:首页 大陆剧 乾隆王朝

    乾隆王朝

    评分:
    0.0很差

    分类:大陆剧大陆2003

    主演:焦晃,陈锐,左小青,贾一平,卢燕,咏梅,沙溢,王辉,梁伟,李芸,张澜澜,钱学格,李心敏,刘伟明,苏茂,郑玉,贾兆冀,王小柱,修宗迪,唐宁,董子武,余立文,杨洪涛,尼格木图,周中和,王德顺,陈斌,李强,马小宁,赵文亮,周传一,李长江 

    导演:叶大鹰 

    猜你喜欢

    • 更新第08集

      孤战迷城

    • 更新至44集

      但愿人长久

    • 更新第40集

      时光正好

    • 鉴罪女法医之魔始

    • 已完结

      生死桥

    • 已完结

      兴国,兴国!

    • 已完结

      兄弟无间

    • 已完结

      金叶行动

     剧照

    乾隆王朝 剧照 NO.1乾隆王朝 剧照 NO.2乾隆王朝 剧照 NO.3乾隆王朝 剧照 NO.4乾隆王朝 剧照 NO.5乾隆王朝 剧照 NO.6乾隆王朝 剧照 NO.16乾隆王朝 剧照 NO.17乾隆王朝 剧照 NO.18乾隆王朝 剧照 NO.19乾隆王朝 剧照 NO.20

    剧情介绍

      乾隆王朝中期,名将阿桂率军平定准葛尔之乱,在甘肃遭到连月大雨,大军受困,寸步难行。阿桂帐下绿营书办和珅(陈锐 饰)回京面见皇上求助。适值此时,甘肃巡抚王亶望(修宗迪 饰)上报旱情,引起乾隆(焦晃 饰)疑心,遂擢派和珅调查。和珅凭借机敏与干练搬倒贪官王亶望,倍得乾隆赏识,从此平步青云,最终成为朝廷不可或缺的重臣。  大清帝国虽则空前鼎盛,却也渐渐显露颓相。上有乾隆好大喜功,挥霍无度;下有无数贪墨官员欺君罔上,鱼肉乡民,致使国库渐次亏空。和珅在各方实力的夹击下闪转腾挪,周旋往复,殚精竭虑替皇上经营着这个羸弱不堪的庞大帝国……

     长篇影评

     1 ) 最现实主义的王朝电视剧

    乾隆王朝和大明王朝(嘉靖)应该一同观看。两个皇帝都不是傻子,不仅不是傻子,而且是聪慧过人的帝王,但是光有聪慧,却不够,他们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。上有好者下必甚焉。和中堂和严阁老,归根结底是这些帝王需要“实用主义”的一面在发作罢了。

    正所谓,没有昏君怎会有佞臣?

    乾隆王朝作为一部古装剧,没有走向共和这类电视剧的基调,没有探讨为什么这个制度必须要被替代,必须要走向灭亡,也恰恰没有这种探讨和说教,乾隆王朝的文学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,本剧只是单纯的用一件件事情描述剧中的世界,剧中的人和事如何发展。从康熙王朝的浪漫主义,到雍正王朝的英雄主义,再到乾隆王朝的现实主义,都不过是在讲述窑洞规律。一开始都是美好的,到后面终究要面对现实,脱去理想主义的外衣,直面赤裸裸的现实,康熙王朝是纯粹的天选之子,史诗一般的宏大故事,而雍正虽然在讲述这宏大下面暗流涌动,可依然是有着理想主义的个人英雄事迹,孤影上位,事必躬亲,呕心沥血,希望一己之力挽救狂澜,可是终究敌不过岁月。愚公能移山子子孙孙无穷尽,可是子孙后代也有自己的想法,在雍正的理想主义中已经透露出现实的不可阻挡,于是在子子孙孙的“富不过三代”魔咒中,现实开始被直面。

    和珅,作为铁将军阿桂的快递员,发家,利用自己的忠心和高超微操,成功征服了帝王的信任,平步青云,可以说极为励志。在他临死之前,他对前来看望他的纪晓岚和刘墉说,纪晓岚文采好,但书生气重,刘墉为人颇能干,但是太过较真,而他和珅集二人之长,可谓长袖善舞,却不得善終。这一点确实耐人寻味。和珅会办事,皇帝讨厌御史钱峰就想办法让他自尽,黑锅自己背,美名皇帝留。皇帝喜欢江浙美女黄杏儿,他就制造机会制造巧遇,帮皇帝拉皮条。他不仅可以让皇帝开心,也知道在皇帝的正事方面下文章,特别是重大功绩方面,和珅不遗余力的奉献,让皇帝十全武功。如果观众真的有历史和现实理解的话,可以清楚认识到,这个重大工程是成功的。

    本剧中,和王刚宇宙的乾隆王朝不一样,每个大臣的人设都不是绝对的,每个大臣都有人前人后,每个大臣都会变,这一点足够真实。

    比如江苏巡抚普道昭,本是当铺老板,为了做官,干了十年清官,连亲戚都免费帮他,终于修成正果的时候,才露出真面目利用修理百里河道的借口,开始贪钱,而他被抓时候觉得极为冤枉,因为十年清官倒赔本,如今自己只不过补回损失,不赚不赔,“这也能叫有错?”,结果他事后,被罚做藩库小账房,利用职务之便,记录百官贪污信息,整了一份“百官行述图”,又为自己的死埋下了祸根,也顺便拉了和珅跳火坑。我们看过三国演义,曹丞相一把火烧了自己人通敌的信,看过大宋提刑官,大宋官家也是一把火烧了百官的罪证,这种东西只会惹人痛恨,躲还躲不及呢。

    再比如嘉庆的师傅朱珪,满口圣人教化,道德文章,可实际没有任何才能,只不过是因为做了帝师,成为嘉亲王的亲信。为了能够调任京都,给乾隆的几万首打油诗做了批注考证,编纂成册,可谓贻笑大方。他进去军机处以后,发现偌大的大清国实际一副空架子了,无计可施,只能什么事都推说和珅。嘉庆想打肿脸充胖子免去税赋,可和珅没钱,各地要帐的,跑来闹事,朱珪明知其中关节,却顺着嘉庆的意思说,这是和珅故意撂挑子,找人闹事展示自己的重要性。并且也正是朱珪推动了和珅的死亡。

    他任广东巡抚期间,私自里通英国人做买卖,本来做的天衣无缝,结果被刘全无意撞破,和珅期望利用这个中英贸易换取银两,结果事情因为刘全索贿被英国人告发,断了朱家的走私买卖,所以怀恨在心。

    纪晓岚,虽然文章道德,文采飞扬,但是为人并非纯粹不懂谄媚,只是因为说话拙劣,常常马屁言过其实,让人觉得生硬罢了,他一开始也看不起和珅,后面在逐渐佩服,他对乾隆的马屁,连乾隆都经常以为太过了。在朝廷问题繁复的时候,他却找借口让人贬谪去伊利,结果还演了把扮猪吃老虎。嘉庆上位朝廷风雨交加,他却用修四库全书为理由不参与不过问,不惹事,却也不办事,为人看似“书生气”,实业老谋深算了。还给亲戚朋友通风报信。这便是大清才子佳人的真面目。

    除去这些高手,更不用说其他的大小官儿们了。正直如言官钱锋,只会用书本知识指导世界,是纯纯的海瑞再世,而且他的脑袋想不出来这种制度本身有问题,只能成为必死的忠臣。河南巡抚苏纪好大喜功,激起民变,钦差额森特查苏纪,不问青红皂白,偏信结果伤害了老百姓,发现真相后又冲动杀死苏纪。其他督抚整个就是流氓。

    这便是乾隆王朝的盛世面目,官要么坏,要么蠢,要么装,要么逢迎,要么无能,要么头铁,唯独一个和珅,却双手难敌。当然全剧对和珅的美化也是明显的,这体现了编剧对能臣的评价。如果没有一定的阅历,必然看不懂这个事情,因为世界的事情,往往不能够1+1=2,往往都不按“规矩”来,充满了不确定性,充满了随机。而这最大的随机。正是身为天子的乾隆。

    可乾隆并不傻,本剧把嘉庆加进来,就是形成了,鲜明对比,嘉庆基本处于一种要么就是毫无主见的状态,要么就是自己脑子堵的状态,“皇阿玛,朱师傅”是他的智慧源泉,他自己想事情,又总是偏颇。而乾隆与和珅的模式,反而映照出这“盛世”的不容易,甚至乾隆自己也知道,自己很多时候刚愎自用,好大喜功了,可是不这么做又不行。因为乾隆也是人,乾隆也想下江南,乾隆也希望,“知我罪我其维春秋”,好巧不巧乾隆的父亲又是模范领导,活活累死。所以乾隆不仅不是一般的“昏君”,反而是有潜力成为明君的人。只不过现实的残酷,让他只能在表面和实际摇摆。不过走了嘉庆的愚蠢,才显示他也不容易。

    当然,更不容易的是剧里一直由地下交通站主演“孙掌柜”配音的芸芸众生们,他们没有不容易的说法,他们一旦不容易,就是饿殍千里,来不及说一句话就投胎。

    归结起来,这部剧实在是好剧,它现实主义,它又让人深深痛彻。生活在依附关系中的人,即使处于顶端,也依旧难逃凡尘的规律,管你是能人废人蠢人坏人贵人才人美人,通通都要在蝇营狗苟,曲意逢迎中度过人生,没有谁能逃走。而众所周知,乾隆王朝是古代帝制的巅峰了,可想而知,不巅峰的时代,又将是何种现象。

     2 ) 一偏“离题”的好作文

    从意义来说这是一部好电视剧,揭露了很多官场、社会现实,尤其是领导人好大喜功,面子大于天,刻画的入木三分,但是作文写的再好,“离题”了最多也就一个及格分。 看到乾隆王朝这几个字,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说乾隆的历史正剧,实际却是一个把历史改的面目全非的“演义”,而且标题是乾隆,全剧上下却是围绕着和珅来演,把很多和和珅没有任何关系的事硬是加到和珅身上,和珅从历史上一个大贪官变成了一个模范清官。

    其实想想,这些事件大部分历史上都是有的,只是大部分和和珅没有关系,即使按照历史来诉说,电视剧要表达的很多意义也一样可以表达出来,为什么作者非要把这些和和珅没关系的事强行往和珅身上贴?

     3 ) 和珅升职记?

    看完这部剧,对于历史上和珅的人物形象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,更倾向于剧里所表达的这种形象吧。整个剧很有立体感,和珅从一个三等轻车都尉的书办做到掌管户部、刑部等机要部门的机关大臣绝不是传闻中靠吹嘘拍马得来的。
           剧里头,人物的对比很强烈。钱枫是清官,从头至尾都是,所以他敢言。但是在钱枫的世界观里只有两种官,一种是清官,另一种是贪官,所以他所言之处难免就有方向上的偏差。和珅属于这两种之外的另一种,他不能算清官,也不能算贪官,他是能臣。乾隆才是最精明的皇帝,他很清楚这些人的性子,很能利用他们。
           他懂得生财之道,太后大寿要建万福楼,他不用库银也筹集了银子。英商来华经商,他琢磨着这项关税收入不菲,就力谏。
           他善于平衡各种人际关系,清楚地知道哪些人是哪些帮派,总是能在要紧关头把握住要害。
           对于管理大小事物也是拿捏有道,太后大寿、奔丧、皇帝大寿、十五爷南征、十公主出嫁等等,这一件件事情和珅都安排得井井有条,大到兴土木搞建设,小到抬轿子怎么更稳当,抓知鸟怎么更安静些,和珅都能办得妥妥当当。
           最重要的是他时时刻刻懂得主子的想法。乾隆皇是一个很大气的皇帝,讲究体面风光,他就顺从主子的意愿,安排好财政;乾隆想杀钱枫,但又不能杀,他就做钱枫的思想工作;乾隆想让十五爷继位,他就制造机会让十五爷多锻炼锻炼。做奴才的,就是能想到主子前面,做到主子心满意足,怎么能不升职呢。

     4 ) 再说《乾隆王朝》上

      

      十年多前写了一个《散打乾隆朝》,名字叫的不伦不类,最近的又看了一遍。又写了一些想法。

      再说《乾隆王朝》上

      一,电视剧仅仅演的是乾隆后半生。

      《乾隆王朝》是2003年拍的电视剧,可能到现也都没有人看过。相对于《雍正王朝》和《康熙王朝》来说,《乾隆王朝》太遭人冷遇了。想必是因为主题不够积极向上,导致电视台的重播率不高。《雍正王朝》表达的是改革除弊,《康熙王朝》描写是王朝崛起,《乾隆王朝》总体基调就是腐败,而且是难以割除的腐败。

      如果说剧情和史实有很多出入,其实《康熙王朝》也不少不符合,但是大致的框架《康熙王朝》比较大,演出了康熙一生的波澜壮阔,擒鳌拜、收台湾、平三藩,像明珠、索额图、杨起隆这样的人物历史存在过。《乾隆王朝》视角比较窄,清朝的经过顺治,康熙、雍正后,宫廷没有什么大的矛盾,没有爆发什么大的内战,更多的问题边境。乾隆对西藏,新疆的战略,可以说他对于边疆的寸土不让,在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。

      雍正对于边疆问题基本是守势,他前半生是争夺宫廷权力,后半生是大刀阔斧的改革。因为国库没有银两,有道是“大炮一响,黄金万两”,所有说在边境战争是惨败。乾隆登基后,雍正给国库留下不少银子,换了消极怠工的将领,很快瓦解了苗疆的联盟,最终大获全胜。这些地方电视剧里没有涉及,主要就是官僚腐败为中心展开,以和珅作为官场整体的牵线人,有些事儿也不是和珅做,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人物,有助于让故事更鲜明化。

      电视机的拍摄手法还是按照正剧来拍的,和珅没有找王刚来演,陈锐演的和珅,确实符合和珅的历史形象。乾隆25岁登基,又过了35年才菜遇到了和珅,这时乾隆已经60岁了。从这个年龄来看,焦晃老爷子的扮相比较符合。电视剧的开头演就的乾隆晚期,乾隆朝最主要的人物刘统勋已经过世了,因为纪晓岚和刘墉的民间名气比较大,直接提前拔高了他们的官职。刘墉常年在外当官,乾隆快退位了才调回北京。纪晓岚不过就是翰林学士,这里搞的像军机大臣似得。戏归戏,史归史,不影响整体故事的格局。

      乾隆前半生有精力,也有洞察力,才能管理好这样大国家。随着年龄增长,精力也跟不上,又过于好大喜功。乾隆在康熙盛世中成长,有日益强大的自信,加上对边境战局的胜利,导致了世界观赏上的狭隘。因为喜欢铺张浪费,和珅只好辗转腾挪,议罪银制度,等于把官员犯罪合法化,用来维持了乾隆一朝繁荣假象。和坤和严嵩真是太像了,都是在两大帝国由盛转衰之时当白手,最终不得善终。

      二,王亶望案

      第一个案子是王亶望案,王亶望是个官二代,考个举人,然后凭借家里的关系就花了点钱就买了个官。关系硬,官运亨通,一步步的就升到了甘肃布政使。布政使始于明朝,朱元璋为了防止地方大员权力集中,来一个朱氏的三权分立。布政使管行政和钱袋,按察使管监察和司法,指挥使管兵马,互相可以制衡。制衡难免有各种问题,不得不派巡抚去检查评估,本来巡抚是个临时工,随着地方的问题越来越多,巡抚成了地方的正式工,这样巡抚就成了一把手。明代中后期沿海总被倭寇骚扰,随着边境问题诞生,需要几个省协同作战,这就不得不设立总督,统筹沿海一带的军务。

      王亶望的腐败其实是投机倒把,电视剧里没有仔细说如何腐败的。读书人要做官,就要考上秀才,所谓“学而优则仕”。如果考不上,还有其他的方式,比如花钱。朝廷为了给穷人一个出路,如果只能花钱等于让富人垄断了,规定是捐粮。这样捐的粮食,可以灾荒年用于赈灾。作为地方官的王亶望发现有利可图,“上有政策,下有对策”,就说连年灾荒,只能捐钱。这样一来,粮价贱时,就收银子。粮价贵时,就把银价压低。官府能中间吃差价,整个地方的官僚,几乎都进入了这个腐败体系。官员集体作弊,以赈灾济民的名义瓜分。

      电视剧里和珅这里抢了阿桂的戏码,其实是因为当地发生暴乱。阿贵剿匪在甘肃遭遇大雨,乾隆收到的奏折竟然是连年旱灾。皇帝老子吃了信息不对称的亏,如果没有这场暴乱王亶望的腐败真不会曝光。

      乾隆派了一个宠信之臣陈辉祖,查抄王亶望的家当。这个陈辉祖演员有点老,陈辉祖也是官二代,因为父亲深受乾隆的信任,官阶是也直线上升,做了几个地方总督,比王亶望厉害多了。和珅又抢了阿桂的戏码,间接揭露了陈辉祖的腐败。有着美学功底鉴赏能力的乾隆,在和珅上交的珠宝中大怒,简直是设计老套,做工粗鄙,这就是王亶望家里的宝贝吗?果不其然,王亶望家里的奇珍异宝陈辉祖被扣下了三分之二。

      

      三,万福楼

      位于北海公园方殿(原名观音殿,又名"海岛",俗称西方"极乐世界")之后公元1770年,乾隆为其母亲(孝圣皇太后)做八十大寿时所建。楼内原藏有金质无量寿佛一万尊,但于1900年被八国联军抢劫一空,建筑也被破坏殆尽。

      乾隆祝母亲80大寿,要盖一个万福楼。史料记载楼内无量寿佛一万尊,和珅做了一个预算这么也得一百万两,这惹的乾隆很不高兴,说他只配当个书办,最终和珅恍然大悟,需要三百万两才够格。围绕这个万福楼,两条线在并行。

      一条是和珅这样循吏,按照乾隆的意思要有鱼池,还有走廊什么的。和珅投机所好,夸下海口说不拿国库的银子也能盖完。思来想去,开始搞募捐,这京官捐钱才不到100万两,和预算差远了。和珅收留了王亶望的小妾,小妾拿出一枚首饰说这么也值五六万两,闲谈之中说这京官油水还不如地方官多。这才解了和珅的燃眉之急,于是把捐款扩大到了地方官。地方官随随便便的就捐了400多万两,哪曾想被乾隆知道后大怒,认为里面一定有贪官。

      一条钱峰和尹壮图这样的清流。从得知300万的预算开始私下吐槽,这得花多少钱,用多少工人挑银子。京官都捐款了,自己竟然拿不出来多少钱,钱峰是乾隆朝里唯一敢和和珅针锋相对的,而且是正面硬杠,二十余年的为官生涯,都在与贪官做斗争。临死时还在枕头还有一张的参奏和珅的草稿,列举了和珅20余条大罪。史实里他没有自杀。这样的人,可能把是非看的清,活的比较沉重,不到60就病死了。尹壮图这个演员在《走向共和》演康有为,史上是上书反对议罪银的人。

      钱峰一下子状告十多个地方大元,这和《雍正王朝》里百官行述,《大宋提刑官》里刁光斗的八口箱子一样,如果按照钱峰的办法就去做,会引起朝廷塌方。乾隆与太后谈话里谈起内心的隐忧,说贪官之弊不能根除。太后以家室比国事,说不能把所有儿子都撵出去吧!这乾隆纵然想整顿朝纲,也无可奈何,不得不和贪官集团妥协,步子不能迈得太大!

      其实乾隆不知道制度的本身造就这样的贪污,他本身就是最大的贪污犯。雍正一朝就有“养廉银”,这是让官员贪污合法化,那么“议罪银”,官员犯罪合法化。和珅虽然这里渐渐腐化,却能帮乾隆解决财政问题的,钱峰和尹壮图之流虽然清廉,却不能“解君父之忧”。

      四,山东巡抚国泰案

      此时的乾隆还不算糊涂,为了自己的私欲去罢黜忠良,那样会江山不稳。也不能完全同意钱峰的话,如果都查实了,谁来当官呢?先维护稳定,不扩大打击面,又不能阻挡钱峰的言论。其实与和珅的对话,和珅已经说明了,钱峰不懂策略,这样大张旗鼓的告,地方大员不能说没有准备。这是乾隆另一个顾虑,贪官抓了,如果不能如数追缴失去的银子,这才是关键。乾隆需要的忠于自己的私心,又能把事情办的漂亮的官员。

      果不其然,钱峰作为钦差,几个省都没有查出半点问题。皇帝借太后大寿宴请地方大员,学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,乾隆这杯酒敲打是地方大员,并且当着面的赞赏钱峰的忠心,说别人捐的是钱,钱峰捐的是忠心。

      乾隆的举动和《大明王朝1566》最后一集嘉靖对海瑞说的话一样,人尽其才,物尽其用。嘉靖说:“君既不是山,臣便不是江。古人称长江为江,黄河为河;长江水清,黄河水浊,长江在流,黄河也在流。古谚云‘圣人出,黄河清’。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?长江之水灌溉数省两岸之田地,黄河之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,不能只因水清而偏用,也不能只因水浊而偏废,自古皆然。海瑞不懂这个道理,在奏疏里只要朕用长江而废黄河,朕其可乎?反之,黄河一旦泛滥,便需治理,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严嵩,杀严世蕃等人的道理。再反之,长江一旦泛滥,朕也要治理,这就是朕为什么罢黜杨廷和、夏言,杀杨继盛、沈炼等人的道理。”

      和珅猜透了乾隆的心,杀一两个贪官,给其他地方大员以震慑。乾隆再次派和珅和钱峰专查国泰。和珅和钱峰不是利益共同体,同去的刘墉是第三方观察员,这就是帝王的制衡之道。国泰反咬和珅,说那按照和珅的指示,借钱充库的。陈锐的眼神真的绝了,在大殿上,乾隆让钱峰查抄国泰家发现和珅写国泰的信读一遍。原来内容不过是墨宝之事,没有什么通风报信之事。和珅到底给没给国泰通信,请观众自己去猜?和珅没有漏出马脚,这就是乾隆认为的能臣。

      国泰结案后,钱峰和尹壮图外放,和珅加官进爵。

      

      

      五,乾隆下江南

      十集以后乾隆就为下江南做了一系列的部署,不过电视剧为了让故事更好看,下江南之时还加了一个影视熟人纪晓岚,其实是纪晓岚主要的任务是编撰《四库全书》,并不像电视剧里演得那么受乾隆恩宠,也没有陪乾隆下过江南。在不影响大的故事脉络下,改一下人物,为了方便让观众理解。

      下江南,反腐,议罪银,文字狱,红颜美女就一个一个串联了起来,再一次突显了乾隆的政治手段。和珅从十格格那儿看到乾隆刚刚写就的《山东即景》一诗,顿悟乾隆要走水路,给前来探听消息的河南巡抚苏纪一个错误的消息。乾隆又借十五子永琰和十格格之口,以国泰案中假信一事提点和珅,朕不是什么都不知道。一张一弛,可谓的宽严相济。

      这下江南是表达物质的盛世,乾隆自己想不到他的南巡本身就是劳民伤财。苏纪为大修跸道和普道昭造百里长堤,为了政绩而百姓生死于不顾,可谓是趁机横征暴敛中饱私囊。苏纪成了“议罪银”制度的第一个受罚,这群官僚摸不清皇帝的心理,行宫奢华不行,装扮寒酸也不行。

      乾隆要放松心情去了老臣曹元龙的庄园,要远离纷繁的政务,突然羡慕这个退休官员。焦晃的台词充满磁性,在曹元龙的庄园里,诵读了苏轼的一首词,“村舍外,古城旁。杖藜徐步转斜阳。殷勤昨夜三更雨,又得浮生一日凉。”不过编剧引用的这首词和乾隆心情不一样,不如改一首陆游的词,“无意苦争春,一任群芳妒。零落成泥碾作尘,只有香如故”,而苏轼的这首词,是被贬官后,那种得过且过消磨情绪。

      和曹元龙的对话里,发现汉族文人内心对满族统治仍有不服,他要在精神上消灭一切异端思想,要达到一种完美盛世局面。在物质盛世的另一面,也要做到精神上的盛世,曹元龙是剧里文字狱波及的第一文,曹元龙历史上没有这个名字,历史上的曹家在雍正年已经被抄家,乾隆不可能去看这样的一个老臣。此时的曹家早已经一蹶不振,曹家后人深感世态炎凉,对封建社会有了更清醒、更深刻的认识,写了一本书叫《石头记》。

      

     5 ) 此片需改名为“和珅传”,或者“和珅的奋斗”

    焦晃演的皇帝依然经典。饰演和珅这个人没啥名气,但是演的很不错。本剧的故事主线是和珅的奋斗,是和珅的一生:从小喽啰到达权利的顶峰,又如何被收拾的家破人亡。和珅的故事占据了本剧的60%+,所以其实乾隆在本剧是和珅的配角。本剧对和珅的历史评价比较客观,又不失一些小幽默,比“刘罗锅”那种一味贬损和珅的片子更好一些。故事情节不错,对人物的刻画很到位。虽然没有“雍正王朝”“康熙王朝”那种凝重感,但依然是部可以打80分的好剧。

     6 ) 这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电视剧

    云南灾荒,却因乾隆庆典,不能报;最后实在不行,报上去了,杀巡抚平民愤

    花钱如流水,表面盛世,其实国力已弱;

    要求英使给皇帝磕头,最终还是不同意通商。赶走外商,因与体制不合。但皇帝的老师和
    兄弟都参股外商企业。

    普道昭以小财沽名钓誉,尔后在水利工程上以库银谋私

    安徽以凤桐拉动当地经济,开发地方矿产,治世能臣却被斥为贪官;

    缅人之战,败绩被说成胜利,以满足十大武功。

    河南吏治糟糕;

    和绅一代能臣,也只能修补漏洞,无力推动改革,最后反而身败名裂

     7 ) 政治不正确的剧,我倒是看得很爽

    看到差评里基本上都是一个调调:这剧为和珅洗白,把一个贪官形象深入人心的和珅,讲得如此伟光正,有哗众取宠之嫌。

    还有些人自诩了解和珅生平,阐述剧中内容不实之处的,但在我看来,其内容大多来自一堆野史资料民间故事也好意思说自己了解?跟推上那群声称自己掌握了大量美国大选舞弊情节的川粉不无两样。

    史学家已经研究出,当时抄家时就抄出了1000多万两白银(包括可以估值的不动产、黄金、玉器等),不包括难以估值的古玩字画等物。和珅在京城开了多间当铺,收到的古玩字画也肯定不少,但我推算和珅家产也就不到3000万两。

    剧中确实为了塑造和珅比较正面的形象,修改了一些历史,但是大多都是减轻其贿赂情节,并不是一笔抹掉。比如和珅开了8间当铺,剧中和珅是被革职了才开了一间;很多地方官贿赂是为了买官、升官,剧里的贿赂基本上是求和珅办事,而且和珅若判断该事对社稷有利才会收;和珅说没收过英夷一两银子,其实和珅和外国人做了不少生意。其实这些虽和史事不符,但也都是艺术作品的合理改编,而且我认为这样编剧,才让观众更容易了解和珅,降低看懂这部剧的门槛。

    我不是搞历史的,没用系统的了解过和珅,但因为对这个“千古第一贪官”比较感兴趣,所以也查过一些资料,结合我自己的推断,和珅的大部分家产是自己赚来的,他贪污的金额只占一小部分。

    和珅是贪,但是基本上都是乾隆默许的,崇文门的税,议罪银,买官的贿赂,乾隆都知道。但这些不是和珅的主要经济来源。

    和珅位高权重,深度参与国家政策的制定、修改、实施,他又掌管户部,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长,结合他的商业才能,不挣得个盆满钵满都说不过去。当然,若放到现在,和珅这样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,但和珅却没有这样的顾虑,乾隆又不懂市场经济,看到和珅把户部管的风生水起,自己小金库也源源不断来银子,当然乐见其成。

    但也不是说和珅这样挣银子就清清白白了,我想以和珅的商业头脑,他不会看不到他挣得银子的同时也会产生弊端,但是他在这方面却不会因此而有所节制,这也加深了市场的不稳定,导致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重。说他利欲熏心,也不为过。

    再来是议罪银制度,议罪银是乾隆发明,后来和珅加工之后拿到台面上来的。和剧中有些不同,而且议罪银虽有剧中体现的好处,但也有诸多弊病,尹壮图上奏折给乾隆说明,最后被革职。在剧中成了钱沣,还做了改编。这方面确实是在洗白,我觉得,议罪银制度的不完善肯定会出弊端,不完善的制度就不应该推广,按乾隆刚开始那样小范围进行就好了。就是到了现在,很多法律法规都有议罪银制度的影子,也常常会出一些让人愤愤不平的新闻。

    关于和珅的下场我也有些看法。我认为当时嘉庆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处置了和珅。乾隆把和珅留给嘉庆,嘉庆却急急忙忙杀了和珅,是为不孝;和珅权力大,但从未有过功高盖主、独揽大权之举,他做事为自己也为社稷,嘉庆杀他,是为不义,嘉庆为了掩盖自己不孝不义之举,罗列了和珅二十大罪状,大多牵强附会,身为皇帝,心胸如此狭窄,目光如此短浅,实属不该。三岁看老,从他上任一开始的举措,就能看出他执政的一生,虽一生勤政,但终究碌碌无为,平庸之极。

    和珅自己管理天下钱粮是有一套的。乾隆晚期极尽奢华之能事,和珅也能搞来钱,说明他的确生财有道,是个理财高手。但他一死,他的那一套就没人玩的转了,别人只知道节流,不懂如何开源,导致了清政府进一步的衰退(别给我讲国库存银,那都是面子工程,你有听说过嘉庆南巡或者建万福楼之类的大工程么)。试想,如果嘉庆能把和珅留住,两人一起把乾隆紧闭的国门打开,历史可能就会全然不同了。

     8 ) 再好的灯芯也救不了油尽的枯灯

    看完了《乾隆王朝》,几方面感受:
    1.关于故事本身。
    把和珅完全作为一个正面形象来刻画,竭尽心力向乾隆尽忠,但受制于时代,受制于皇帝的狭隘,受制于已经积重难返的帝国政治,真是再好的灯芯也救不了油尽的枯灯,清帝国在前两王朝时已经是一种体制性的衰败,除非整个改变体制,单靠官员本身,再高的素质也没有用。
    2.关于本片的艺术性。
    艺术追求显然还是比较高的,目标不是《康熙王朝》那样的辫子偶像剧,而是《雍正王朝》这样的历史政治剧(和真实历史相差不少,似乎并不能称为历史剧),以至于许多人都是雍正王朝原班人马。主题立意上做到了比较高的追求,很多故事情节确实刻画出了一些真切的官场生态、官员心态,对清帝国衰败的批判也有一定的深度。(比如关于凤桐的剧情。)
    但是制片、导演功力不足,具体情节的细节上有太多纰漏(比如说英国的贡品有一个是蒸汽机的模型,其他的时代错误也不少,太小儿科的情节细节和不大恰当的台词也不少),摄影和台词都乏善可陈。
    角色方面,乾隆帝和和珅都是很过硬的表演,但是其他配角除了嘉庆还有点意思有点层次感之外,其他角色或是类型单薄(几个女角色、以及额森特都是)或是面目模糊(刘墉纪晓岚)或是杂乱无章(普道昭、刘全显然是被赋予了表达意愿的,但导演似乎也不太明白究竟要通过他们表达什么),总之这些配角都不太鲜活。

     短评

    接连看完了乾隆王朝和雍正王朝,很喜欢焦晃的演技。但是这部的主角分明是和珅啊,而且这分明是一部为和珅洗白的剧。本剧里的和珅,不坏不贪,只是一个对乾隆死忠的忠臣。最终也不是死于巨贪,而是死于政治斗争。

    8分钟前
    • 烟视媚行
    • 还行

    看完之后,我总是觉得,该杀的不是和绅,而是嘉庆

    9分钟前
    • 南柯一梦
    • 推荐

    其实拍得不错,很不主旋律,不像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那种……

    12分钟前
    • 微雨夜来过
    • 推荐

    冷门可能是因为超前

    16分钟前
    • 晴耕雨读
    • 推荐

    此片虽未全方位秀和珅,但至少此片的角度却区别于其它扯到和珅的片子,如此便有了新思考视角,仅就这点,此片评分相较于雍正王朝,低了。看看已有评论,我国小学生依旧不负所望,呵

    20分钟前
    • 二二得四
    • 还行

    虽然有洗白白和珅的嫌疑,但是整部剧历史观点豁达,不卑不亢,不奴性,值得默默揣摩,相比雍正和康熙王朝,这部略显另类,没有刻意营造帝王的皇家效果,我们看到的是有人性和有人心的比较客观的历史,爱这一部。不过我打算深研究下真正的历史

    23分钟前
    • 小V
    • 力荐

    这部剧受非议最大的地方是洗白和珅太狠,但有时矫枉难免过正,可以理解的。关键在这部剧里,焦晃对乾隆“皇家园林”式的刻画妙到毫颠,令小胖叹为观止,不愧为中国演技界的上古大神。

    27分钟前
    • 陆小胖
    • 推荐

    部分剧情挺有意思的。后10集节奏偏慢。总体看来更像是《和珅传》。和珅生财有道,乾隆败家有方,两人真是天作之合。

    30分钟前
    • sosovipp
    • 推荐

    本以为是二月河先生三部曲之一,但是中央电视台每年都无限次重播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,而这部乾隆王朝就连地方台都少有问津,更何况央视。后来才知道,出品方不是广电,大约也是因为内容背离大方向的原因。似乎乾隆王朝看下来,暗示着我们一个不成文的道理,官若有才,灰色一点也无妨。和珅便如是。

    34分钟前
    • 凌寒独自开
    • 推荐

    把和绅写成共产党员比较囧。不过对乾隆的刻画完爆二月河:先画了一个鸟生鱼汤的画皮,到了决定国计民生的关键时刻,这位爷就只有这句话:朕的园子呢?

    35分钟前
    • 密涅瓦的猫头鹰
    • 推荐

    比不上雍正王朝 但在刻画帝王性格上面比康熙王朝更真实,没有一味的跪舔,乾隆爷的好大喜功、反复无常处处体现,不过放大了和珅的才能与睿智这是大多数观众们内心接受不了的…抄家抄出8亿两的世界首富,在剧中居然还是忧民忧国的清官,醉了~

    38分钟前
    • 低俗小説
    • 推荐

    康乾盛世三部曲,乾隆王朝最默默无闻,耐心看完一遍,却感觉有着最好的现实意义。也许这部剧颠覆了绝大多数人心目中和珅的形象,但是从中折射的宦海百态却是耐人寻味。乾隆扮演者焦晃,和珅扮演者陈锐,钱沣扮演者郑玉,都把各自角色演绎得入木三分,着实精彩。扣掉的一星是为了多余的黄杏儿。

    40分钟前
    • 马猴烧酒巴黎水
    • 推荐

    当年很多古装剧都很值得玩味。比如《雍正王朝》明显为朱相鼓与呼,而《乾隆王朝》出世恰逢交接之际——彼时代号称盛世,能员干吏不少,可大奸巨贪也很多,再加上好大喜功,给只会循规蹈矩不折腾的后继者,留下不少烂摊子。最有意思的是,嘉庆帝即位之初,乾隆帝以太上之尊训政。历史惊人相似啊!

    45分钟前
    • 焚琴客
    • 推荐

    和珅奋斗和翻案史!

    47分钟前
    • tom
    • 还行

    这片尾曲让人印象深刻了

    51分钟前
    • 小西柚
    • 推荐

    回顾我看过的国产连续剧。这么傻的片子居然也看完了。我无耻

    52分钟前
    • Regent Prince
    • 较差

    这才是和珅真正的面目吧!完爆王刚“老师”。这一版的和珅是我心中的样子。本来历史上他就是学富五车的美男子,陈锐演的太好了。

    57分钟前
    • 我来豆瓣长见识
    • 力荐

    在我看来,雍正王朝是叙述最精彩的,康熙王朝是表演最矫情的,而乾隆王朝是最有反省意识的,可惜也是最令人淡忘漠视的。可惜,功名伟业,盛世雄图,终究弹指一挥间成斜阳落日,古今皆然,世事循环。

    60分钟前
    • 落日
    • 推荐

    这个应该改名为《和珅传》,还是“平反”后的

    1小时前
    • 平叔
    • 还行

    这才是真相呐。真相总是不被人接受啊。

    1小时前
    • 发财被爱
    • 还行

    Copyright ©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

    电影

    电视剧

    动漫

    综艺